中国中医药泥灸学会(WAP手机版)
首页 > 国学天地 > 道医之家

国医国学大讲堂 第八讲”重积德则无不尅一从药王孙思邈的苍生大医精神谈起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晓华)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晓华)  阅读:2803

  一个月前清明的时候我才去过张会长的老家江西鹰潭,几年前就专门拜访过龙虎山天师府,知道了龙虎山是诸符箓派众山之首。

  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建在龙虎山脚下,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迁建至上清长庆坊,在今上清镇西。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赐白金15镒(360两),在今址上清镇中心重建。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明清遗物。嗣汉天师府来源于元世祖忽必烈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其意表明自东汉始,代代相袭,道脉悠长。天师府面对琵琶峰,门临泸溪河,背靠华山,依山带水,气势非凡。1983年国务院颁布其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1987年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对外开放。在政府的扶植和海内外善信的赞助下,天师府得以逐年修复,至今保留完好。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它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建了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局和提举署、万法宗坛等,从而把宫观与王府建筑合为一体。门前庭院正中镶嵌着八卦太极图。八卦代表宇宙间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太极图显示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和动态平衡的哲理内蕴。府门上一对抱住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形象地表达了历代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双重显赫地位,阐明了天师道与历代皇权的密切关系以及对追求成仙的渴望。

  去江西鹰潭龙虎山,一定要去天师父看看,相信你将与我一样,有很大的收获的。

  今天张会长的讲座虽说因他时间紧,没有准备ppt,听起来有一些费劲,但当他讲完,到了提问时间的时候,同学们提问的积极性却是空前的高,当张会长回答完我送上去的所有问题(问题都写在纸条上我们统一去收),并宣布到此结束时,下面还有一位听众大声的说,我还可不可以提问题呀?引来了大家的哄堂大笑!在收纸条的过程中,最有意思的是一位我校国际学院的外国同学,他特别特别卖力地用左手在写汉字,我们等了他足足有五六分钟的时间,他还特别交代要张会长一定要回答他的问题。讲座完后,意犹未尽的同学,不但继续向张会长虚心请教提问,还纷纷与他合影留念,张会长始终微笑着尽量满足大家的心愿。

  以下是这次讲座的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

  5月7日,我校“国学国医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八场在教学楼三楼报告厅举行。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主讲,主题为“重积德则无不尅”,副标题是:从药王孙思邈的苍生大医精神谈起。

  在讲座正式开始前,国学院副院长李良松教授向现场观众介绍了张继禹道长的生平。张继禹为东汉张道陵天师第六十五代孙。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杂志主编、江西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在道教文化研究方面,先后撰写了《天师道史略》、《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等著作,发起并主持完成了“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华道藏》的点校编纂工作,发表《践行生活道教,德臻人间仙境》、《道教思想四论》等论文数十篇。

  讲座开始后,张继禹道长先介绍了孙思邈既精于道学又精于医学,其“大医精诚”与“苍生大医”理念与道教文化的有很深的联系。

  接着讲重积德则无不克的思想出自《道德经》第59章。重点讲了三个内容。

  一、重生生之道。天道贵生的医道体认。在《千金翼方序》中说:“原夫神医秘术,至赜参于道枢;宝饵凝灵,宏功浃于真畛。 ”又说:“辔策天机,全生之德为大。”这里孙真人将医术之精微与大道之枢要相参,将方药救人的功德与天道生生之德相比。重生就是重道;重在生道合一;重生就要顺应自然;重生就要重朴。

  二、重慈心积德。在《大医精诚》篇中大医要“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意思是说作为苍生大医,要有慈悲济世的大志向,慈是道家关于人性的重要概念。道教历来重积善成功;为道者当先立功德;敬者德之蒂;慈心于物,广行仁爱,手不伤生,如此乃为有德。

  三、道德为根本。道教以道德为务,道德像火一样可以燎原,像水一样饮之不竭,且有益于天人,修道是从积德开始。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提问,国际学院的外国同学努力用左手写汉字提问。

  张继禹道长耐心解答,如如何理解“与真人同寿”,张继禹道长回答要返朴归真,强调人的本性要复归于婴儿,道教的修行就是要回归真的修行;如回答道教治病与医家治病有何不同,张继禹会长认为更多的是相同,如果非要说不同的地方就是《皇庭内景经》,道士把修炼与治疗联系起来,内观内脏,发现问题,通过修炼静坐,来体会生命,体察内脏气血运行的过程;在被问到中医的教育和传承时,张道长认为中医不仅仅是医术,更重要的是文化体系,与道教相同,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的教育应该回归本我,回归中医的望闻问切,中医的特色用药,保证自我的主体地位,借鉴他人,包容并蓄。中医的传承还有人关心,道教的传承还没有得到重视,道教在传承方面遇到的问题比中医更严重,比如道家的符箓,每一个符箓都有道,也讲阴阳五行,但没人传承,散落在若干个书里,也不容易从书里找到,还有斋醮的仪式等等。

  最后李良松院长总结到要积德,重生,敬畏。同学纷纷表示大讲堂让自己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

  国学院现场报道组

 

 

 

 

 

 

 

 

 

 

上一篇:火热的天气,火爆的讲堂一一国学国医大讲堂 第十讲“身病与心病”
下一篇:国医国学大讲堂 第七讲“新道学引论 ”
中国泥灸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培训中心|徽标释义|泥灸理论奠基人|邱天道|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项目|发明专利|管理登陆|泥灸养生调理师查询|蜡灸泥|泥灸商城|企业测名|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简章

中国中医药泥灸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香港湾仔卢押道18号海德中心16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