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寺释迦牟尼佛八岁等身像
小昭寺位于拉萨八廓街以北约五百米处,小昭寺现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寺内主要供奉了释迦牟尼佛八岁等身像。
释迦牟尼佛8岁等身像最初供奉在波斯匿王那里。后来,八岁等身像被龙王目支邻陀迎请到龙地益利众生长达两千年之久。其后,尼泊尔国王哈蓝的上座比丘喜昧达曲巴德与堪布伽尔仙姆,以其神通得知释迦牟尼的不动金刚像(八岁等身像)在龙王那里,而龙王目支邻陀正病魔缠身,龙体欠安。他俩便借此机会给龙王治好了病,龙王遂将不动金刚像作为报酬献给了他俩,只留下座基作为供奉之所依。(当时双方还约定)当佛法衰微之时,此像将准许请回,而且人世间的所有供奉之所依,都将被迎请到龙地。
释迦牟尼的无座八岁等身不动金刚像连同华盖装饰,就这样被比丘喜昧达曲巴德和堪布伽尔仙姆从如来沐浴湖迎请到了尼泊尔,并在那里益利众生。
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尺尊公主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带到拉萨,供奉在大昭寺。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进藏之后,把原本供奉在小昭寺的文成公主带进藏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迎请到大昭寺,而把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金像移到了小昭寺,从此两尊佛像便易寺而居。
圣地拉萨小昭寺第五站
中国泥灸圣地拉萨讯:小昭寺位于大昭寺北面约500米处,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萨名胜之一。小昭寺汉语称谓“小”,是与大昭寺相对应而言;与大昭寺连称“拉萨二昭”而驰名于世。昭,是藏语“觉卧”的音译,意思是佛。藏名取“甲达热木齐祖拉康”,意为“汉虎神变寺”。拉萨当地人管这儿叫做“热木齐”,意思就是“汉人的”。小昭寺始建于唐代,与大昭寺同期建成,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族工匠建造。初建时仿汉唐格式,极为精美壮观。后经数度火焚与修复,该寺建筑坐西朝东。建筑物朝向东方,现存的小昭寺为晚期作品,是黄教格鲁派上密院的修法之地。小昭寺香火延绵已逾千年。根据五世达赖喇嘛所著的《大昭寺目录》等书记载:小昭寺主神殿原来主供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大昭寺主神殿原来主供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松赞干布逝世后,遵照文成公主的旨意,大昭寺和小昭寺释迦牟尼等身佛像进行了对换。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语叫“居堆巴扎仓”,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最高学府之一。这是格鲁派僧人研读佛经颇有成绩的喇嘛进一步深造、修习密乘的地方,上密院堪布兼任小昭寺主持。1962年被列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06月25日,小昭寺作为公元641年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小昭寺门前祈求佛菩萨加持
小昭寺门前祈求佛菩萨加持
小昭寺祈求佛菩萨加持
小昭寺大殿祈求佛菩萨加持
小昭寺大殿祈求佛菩萨加持
小昭寺“转经筒”3圈祈求佛菩萨加持
小昭寺“转经筒”3圈祈求佛菩萨加持
【历史传说】
小昭寺(10张)40年代(吐蕃松赞干布时期)。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离长安进藏时,向唐太宗“请以释迦像与宝仓库为奁嫁”,唐帝许之,“造舆置觉阿释迦像于其上,使力士甲拉伽于鲁伽二人挽之”。相传文成公主入藏时带了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行至在小昭寺位置时,木车陷入沙地中。公主通过历算,决定把释迦牟尼佛像安放此处供奉,遂建小昭寺。这座寺庙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与大昭寺同时开工,同时告竣,同时开光;大门朝东,以寄托这位公主对家乡父母的思念。后以此为基建小昭寺。该寺坐西朝东,据说是文成公主悲思家乡而设计的。文成公主为建小昭寺从内地召来精巧工匠,以汉地庙宇为模式,结合藏地建筑特点,建成了极为壮观的重楼叠阁。
后来两尊佛像对换供奉还有一段历史故事:吐蕃时期,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后,迎请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墀尊公主为后,分别建立大、小昭寺,大昭寺供奉墀尊公主带入吐蕃的米居多杰,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小昭寺供奉文成公主带入吐蕃的觉阿佛,即释赞干布之孙芒松赞(公元650~676年在位)时期,传说唐朝将派兵入吐蕃抢走觉阿佛像,于是在652年将小昭寺的释迦牟尼像移至大昭寺,藏于明鉴门内,并堵其门,画以妙音佛以作伪装。公元712年金城公主(唐中宗养女,实为唐宗室雍王守礼之女)联姻吐蕃,才把这尊佛像迎出供于大昭寺觉康,并将原供于大昭寺的米居多杰佛至小昭寺供奉。明、清两朝皇帝亦对该寺十分重视,请乾隆帝曾御赐“耆闍真镜”的匾额。
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