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谊中心

游学西藏(2)

时间:2014-7-1 18:23:01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晓华)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晓华)   阅读:2656   评论:0
内容摘要:  毛老师的PPT是一如既往的炫,为这次讲座,他就准备了400多张幻灯片,让人目不暇接;最让人感到强悍的不光是他自己一人从9点一直讲到了12点过(中间才休息了10分钟,直到最后他才说有些气短乏力,台下听课的师生大都感到又饿又累又无力,有几位甚至有虚脱感,你想啊,各位可都是从内地刚来到3600多米海拨的拉萨,能坚持听课都...

  毛老师的PPT是一如既往的炫,为这次讲座,他就准备了400多张幻灯片,让人目不暇接;最让人感到强悍的不光是他自己一人从9点一直讲到了12点过(中间才休息了10分钟,直到最后他才说有些气短乏力,台下听课的师生大都感到又饿又累又无力,有几位甚至有虚脱感,你想啊,各位可都是从内地刚来到3600多米海拨的拉萨,能坚持听课都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讲课了。所以课程设置每半天是两位老师轮流讲,不清楚今天上午为什么他要这么勇敢),讲座的题目也是同样地具有雄哥(QQ,微信名)风范:《佛教生死观》。

 

  以下为讲课内容:

 

  首届中医佛典研修班第三次集中授课在西藏拉萨揭开序幕。大部分学员在6月29日抵达酒店,经过一晚的休息,调整身心之后,同学们以新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课程、新知识。30日上午,由毛嘉陵教授为大家讲解佛教生死观

 

  毛嘉陵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主任,北京市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文化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毛教授通过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得出目前人们从四个方面去认识生死观,即宗教、科学、医学和哲学。接下来介绍了讲课的主要内容:国学有关生死观的主要说法;跳出国学看问题;了解现代科学新知;结合不同见解了解生死观;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生死现象;客观对待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众生梳理出一个可供思考的生死观信息体系。

 

  从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入手: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劳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其彭殇为妄作。引出生死是古今人类共同的感慨,人生最大的修行就是对生死的参悟,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西方的生死认识我们又没有真正接受,现代中国人的生死观一片茫然,因此要有生命教育:树立生命神圣感,增强社会责任感,体验生命幸福感;死亡教育:理性面对死亡,优化死亡方式,坦然接受死亡。

 

  接着以时间为线索,揉杂了古今中外名人对生死的思考和认识,也提出各种生命假说,均没有得出一个非常明确的描述。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肯尼斯·赖因格从事濒临死亡研究,为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开了死亡之谜。通过询问濒临死亡的人总结出进入死亡边缘而又复生的5个阶段:第一阶段:安详和轻松;第二阶段:灵魂溢出;第三阶段:通过黑洞;第四阶段:梦幻境地;第五阶段:重返人间。这就是濒临死亡的神秘之旅。有人评价到肯尼斯·赖因格的实验,虽然无法令人完全信服,但是目前最令现代人了解死亡的重要资料。

 

  佛教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用三个字概括:空,苦,觉。佛教文化的生死观:学智慧,断烦恼,了生死,求解脱。佛教本于缘起论,衍生出独特的无我缘起性空的生命观。毛教授认为这次佛教生死观安排在生死文化氛围浓厚的西藏,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天葬及其意义和藏族人民尤其是藏传佛教的生死认识。

 

  最后,毛老师总结生死观教育的终极目标:自觉自在。学习生死观后,要更好地活在当下,也祝福大家从今天开始:不再有难才抱佛脚,不再被疾病所惧,从此开启一个明了生死的崭新人生!

 

游学西藏(2)

 

游学西藏(2)

 

游学西藏(2)

 

游学西藏(2)

 

游学西藏(2)

 

游学西藏(2)

 

游学西藏(2)

 

游学西藏(2)

 

游学西藏(2)

 

 


上一篇:游学西藏(3)
下一篇:西藏游学(1)
相关评论

中国中医药泥灸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香港湾仔卢押道18号海德中心16楼